□本报实习记者 韩世伟 摄影报道
(资料图)
8月25日,记者走进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镇尔尕昂村,烟雨中的村庄,炊烟袅袅,草木流翠。
在尔尕昂村综合服务中心广场上,2023年“情牵学子助学圆梦” 捐资仪式隆重举行。43名尔尕昂村的优秀学子齐聚这里,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,接受来自村民们的祝福。当天,为21名今年新考录大学的准大学生每人发放了3000元的爱心捐助,为22名往届生每人发放了500元的爱心捐助,共计发放爱心捐款7.4万元。
学子们纷纷表示,十分感谢县、镇党委政府、爱心人士和全村村民对他们的关怀和鼓励,今后会一如既往地锐意进取、奋力拼搏,争取学有所成,早日回报家乡、回报社会。
记者了解到,尔尕昂村是昂思多镇较大的行政村之一,全村共有452户1790人,在这个藏汉杂居的小山村,平均每年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有将近16名,是远近闻名的崇学重教村。
尔尕昂,藏语意译为“智慧谷”。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,这里共走出了近100名大学生。
“崇学重教,这是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重视的家风。”村委会主任赵宝山介绍,尔尕昂村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,一代代村民传承着崇尚学识、以读书为荣的传统,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也总离不开教育和孩子们的学习。
说起村里崇学重教的故事,村民们都会想到示范户罗长青家。罗长青的儿子目前在读初中,女儿罗怡婧在此次受资助的名单里,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审计大学录取,在罗怡婧喜入大学的背后,是罗长青和妻子史连云长期以来的付出与支持。
罗长青告诉记者,在过去缺吃少穿的年代里,作为乡村教师的父亲时常告诫他,要靠知识走出大山,改变命运。多年来,罗长青始终谨记父亲的教诲,并把这种教诲转化成实际的行动:再苦再累,也要让孩子学知识。
“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经常要挨饿,下地干活饿得头晕,但是那时候我们的想法就是大人空着肚子也得供娃娃上学。”史连云说,她白天干完农活,晚上就去亲戚家借着煤油灯纳鞋底、缝衣服,三毛五毛地给孩子攒学费。
“生活再苦,也不能丢了重教的家风。”这是尔尕昂村每个村民都谨遵的家训。如今,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,尔尕昂村崇学重教的做法结出了硕果。
“供孩子上学比以前容易多了。”村民陈福财感慨地说,过去很多贫困家庭供不起学生娃,父母都哭着让孩子辍学回家,现在不一样了,家境贫困的学生,不仅有乡镇和村上的生活救助,还有很多爱心人士每年都会为大学生提供爱心捐款。
“爱心助学是一项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,我想尽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山村,去学习更多的知识,将来为社会和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爱心捐款人士班玛多杰说。
近年来,昂思多镇积极开展各类“助学圆梦”活动,2020年以来,共资助大学生250余名,资助金额达50余万元,已逐渐将“助学圆梦”发展成为一项家喻户晓的惠民工程、民心工程,得到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学生及其家长的广泛赞誉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
“今年,全镇共有229名学生参加了高考,本科上线人数为97人。除了尔尕昂村,具乎扎村、吾则塘村、沙吾昂村等10个行政村已累计向67名本村入学新生发放13.69万元的助学金。我们将继续关注教育,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有大学可上。”昂思多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韩秀梅说。
关键词: